登录 | 注册
中华麻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麻氏论坛 >> 姓氏取名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麻松亘文章4 已阅:2665 / 回复:0(楼主)

可悲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作为中国古代的“战神”、“兵主”,作为冶炼和金属兵器发明家的蚩尤,在历史上屡屡受到严重的丑化。在不少周代以来的典籍中,蚩尤是叛乱、暴戾、滥杀无辜的人。其中有的明贬,如《尚书•吕刑》说:“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杀戳无辜,爰始淫劓刵椓黥。”《史纪•五帝本纪》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有的则暗责,如前文《左传•文公十八年》斥之为“饕餮”,《广雅•释诂》亦说:“蚩,乱也。”《方言》说:“蚩,悖也。”又说尤是腹中之虫。更有如《山海经》、《神异经》等则干脆把号之为“饕餮”的蚩尤异化为羊(或牛)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齿人爪、音如婴儿,而且食人的半人半兽怪物。
黄帝被逐步美化为正义、智能和力量的化身和威临四方的大帝。而同样当之无愧也应为中华民族先祖之一的蚩尤则逐步丑化成贪婪、凶恶的“饕餮”,乃至进而干脆斥之是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周天子及其以后的历代君王都要以黄帝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从而必然贬低黄帝以外所有的始祖。再是中国传统的“胜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理念和封建时代传统之“汉族即中国,中国即汉族”的大汉族主义等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
历史进入北宋,蚩尤被贬低仍是主流,但缙云氏、蚩尤之号——“饕餮”的时运似乎有了一些转机。当时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北宋名臣、大文豪、大美食家名叫苏轼,他不但不以“饕餮”为耻,而且以“老饕”自居,并洋洋数百字,写了一篇名作叫做《老饕赋》,其中高唱“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真让人感到有点儿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有学者考证,追随苏轼的“老饕” 精神,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⒁、清代文学家黄景仁⒂、钱谦益⒃、吴伟业⒄等也都有肯定“老饕”的诗文传世。“老饕”遂逐渐成为追求美食而又不失其雅之文士的代称,从而“饕餮”也就与“善吃的美食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光流逝到1981年,“饕餮”神奇地开始了风靡世界的历史。1981年法国巴黎首次举办“贪吃广告者的通宵晚会”,其内容是连续播放几百部世界影视广告片,使人们享受广告文化所特有的妙趣和创意之美。在翻译“贪吃广告者的通宵晚会”时,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成语——“饕餮”,名之为“饕餮之夜”。“饕餮之夜”1984年起在世界各地巡回展映,中国也从1996年起引进这项活动,至今“饕餮之夜”已是一项世界性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受“饕餮之夜”的影响,近年来又进一步形成了“饕餮大餐”、“饕餮盛宴”、“饕餮地图”、“饕餮圣地”等等带有“饕餮”的准成语风行中国及世界各地。
当前,“饕餮”不仅结缘了美食,而且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崭新涵义,这也算是为缙云氏“不才子”、中华民族几被埋没的先祖——“饕餮”——蚩尤的一种眷恋和自然平反吧。
行文至此,我还想就“饕餮”的种种不肖说一点个人看法。在食物十分匮乏的远古,“饕餮”“贪于饮食”,受到时人的指责,似乎也是不足为怪的。但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⒅我们中国自古传颂着一句至理名言,叫做“民以食为天”。“天”是至高无上、至大无比的,是第一位的。而这个“食”应该说不仅仅是说有食可吃、吃饱,而且也包含着吃好。不是吗?被誉为千古“至圣先师”的孔夫子不就崇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创造了一套“十三个不食” ⒆的美食理论,于是有人说孔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饕”。而我们中华民族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逢年过节、待友接宾、红白喜事……自古以来无不都要尽其所能,大大地“饕餮”一番,可见现实生活历来都是不忌讳、不憎恨“饕餮”的。另外,我们从对“饕餮”的骂名中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当时的社会中,缙云氏应该是发展比较快的先进部落。试想如果人人都粮无隔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何来有“食”还有“饮”可贪又有何侈可崇?如果生产落后,没有剩余产品,何来货贿可冒、又有何实可积?再是在那相互侵伐、相互含并的野蛮远古,战胜对方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分孤寡、恤穷匮”这些数千年后的现代社会尚且仍有不如人意之处,想想当时的境况,今人当然也就应该可以不去苛求而予以理解了吧?

作者:202.107.250.* (2007/3/16 16:57:3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麻氏论坛  执行时间:5,171.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麻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